
在貴州大學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領取到畢業證書的杜富國倍感激動,他坦言:成為大學生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今天圓夢了!
被問及如何看待這張畢業證書?他說:“因為自身的底子薄弱,我主要還是去學點東西,最重要的是去感受現在的生活,融入現在的生活。”
“現在”是新的開始
7月27日,杜富國在北京獲得“八一勛章”,他第一時間跟家人分享了這個消息。
如今在醫院的治療已經告一段落,杜富國也找到了新的方向?,F在的他,是南部戰區陸軍微信公眾號的播音員。
雖然19歲就入伍,但對于主播崗位而言,杜富國還是一名“新兵”,每次坐到話筒前,也依然會緊張。
作為主播,杜富國給戰友們分享自己故事的同時,還專門講述以革命先烈為主題的故事,用聲音傳播正能量。
他從雷場歸來
2015年,杜富國主動請纓成為一名排雷兵,那時,他24歲。經過刻苦訓練,他很快掌握了10余種排雷方法,3年多的時間里,累計進出雷場1000多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各類險情20余起。
2018年10月11日,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的一枚加重手榴彈,27歲的他向身旁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
6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那場爆炸不僅奪走了杜富國的雙手和雙眼,還在他的身上留下了70處疤痕。五次手術后,每隔10天,杜富國還要注射20針以上的瘢痕消退針,每一針都伴隨著劇痛。
2018年,杜富國轉院到重慶的西南醫院繼續治療。此后的三年多時間里,他要重新面對這個曾經熟悉的世界。
因為眼球被摘除,杜富國的眼睛需要定時做清潔,這個任務落在了妻子王靜的身上。杜富國受傷后,王靜成了他的眼睛。
杜富國的母親曾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憂心忡忡地說:“很心疼兒子,這樣要求自己一定要自立。”
從起初的迷茫到一次次自問自答,以后究竟還能做什么,杜富國的內心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路。
重新學習生活的所有技能,哪怕是小到刷牙、吃飯或者穿衣、寫字,都是除了治療之外,杜富國每一天都要面對的挑戰。
接受自己的身體,用軍人的方式去面對。在重慶,除了病房,杜富國最常去的地方是陸軍軍醫大學。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要去操場上跑步。在那里,他可以聽到軍號聲,負責照顧他的戰友田俊挽著他,和他一起奔跑,每次至少3公里,狀態好的時候就跑10公里。
杜富國說:“雖然我看不見太陽,但心里要升起一個太陽。”
回到戰友身邊去
疊被子是杜富國初到部隊時的第一課,他說,不管怎樣都要把這件事做好。這不僅僅是軍人的習慣,更是他內心對自己的要求。
“我寧愿所有痛苦都留在心里,也不愿忘記你的眼睛。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知道,曾與我同行的身影,如今在哪里……”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杜富國常聽的一首歌。三年前他和戰友們一起掃雷,一起并肩戰斗,三年后他依然希望回到部隊,回到戰友身邊去,用聲音分享強軍故事,默默給予他們支持和力量。
來源:《面對面》
點擊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