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華文化中,梅花鹿自古都是吉祥長壽的象征,美麗的外表和它們身上濃厚的文化含義使得梅花鹿一直深受人們喜愛。盡管我們早已掌握了對梅花鹿的馴化和繁殖技術,但是直到現在,中國野生梅花鹿的數量依然十分稀少,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想在山野林間一睹它的真容,并不容易。
梅花鹿,偶蹄目中小型鹿科野生動物。因其多白斑,狀似梅花,故名“梅花鹿”。其實,它們的毛色夏季為栗紅色,有許多白斑,到了冬季則為煙褐色,白斑不顯著。它們是東亞的特有物種,體型高大、尾巴短、后肢長。梅花鹿有一個醒目的臀斑,獨居需要隱身時,就用尾巴遮起來,來到空地需要向同類傳達信息時,就把屁股毛炸開,尾巴抬起來,變成一個“大白屁股”。
(梅花鹿夏季漂亮的毛色)
野生梅花鹿天生機警,對周圍環境非常敏感。它們的聽覺尤其發達,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它的注意。有的梅花鹿在遇到強度不大的外來侵略時,選擇用聲音表示抗議,梅花鹿的聲音聽起來像悠長的鳥叫,“呦呦鹿鳴”,確實是生動形象。
梅花鹿的食性比較雜,林木、灌木的樹葉都是它們的食物。雖然和所有鹿類一樣沒有上門齒,但它的第一對下門齒極其寬大,便于切割堅硬的枝葉和草莖。
(小檗,四川梅花鹿的食物之一,有堅硬的刺)
作為草食性動物,它們喜歡生活在森林草原嵌套、水源豐富的區域。它們在林間開闊的地帶群居生活,在陰涼、高大的喬木下休息,在灌木叢旁邊采食。廣闊的生活空間為它們提供了因時變換棲息地的可能:春季梅花鹿群生活在半山坡;夏季遷徙到陰坡生活;冬季則會選擇在溫暖的陽坡活動。
我國的梅花鹿野生種群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四川、浙江、安徽、江西、甘肅、臺灣等地。由于生態環境的變化,河北亞種、山西亞種梅花鹿已滅絕,華南亞種、四川亞種梅花鹿僅有少量。
陰差陽錯,一個亞種的興盛
在四川,有一個地方卻能經常“偶遇”這種珍稀動物,梅花鹿在這里的興盛有自然條件的必然,也有陰差陽錯的偶然。
這個地方就是若爾蓋,若爾蓋縣的鐵布鎮,非常適合梅花鹿生存。
若爾蓋位于四川、甘肅、青海三省的交界處,這里不僅是西部高原的一個盆地,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交界處,地處青藏高原邊緣的迎風坡,因此這里山高谷深,降水多,植被茂盛,山系發達,一年之內可供梅花鹿采食的植物種類多達200多種。
夏天,是梅花鹿長得最漂亮的時候,紅棕色的體毛上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紋十分醒目。在繁殖季節,梅花鹿母子群的數量日益增多,萌萌的小鹿對什么都感到好奇,還比較貪玩,但是媽媽一走,它就會緊緊跟上。
這時期,雄鹿剛長出的新茸還沒有骨化,它們的行動特別小心,一般都單獨活動。
(單獨行動的雄鹿)
盛夏八月,雄鹿的新茸骨化后,也開始結伴而行,在草甸高地活動,盡情享受食物最為豐富的季節。
起初,人們認為梅花鹿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南等地,直到偶然間在四川發現了這種野生梅花鹿。到1999年,生活在鐵布的梅花鹿被發現多達八百多只,生活在這里的梅花鹿種群——四川梅花鹿,成為了世界上數量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種群。因為合適的地理環境、發現較晚、長期不為外人所了解,讓這些林間的精靈得以在這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慢慢地成為了野生梅花鹿的主要種群。
青翠幽深的山谷間,不時傳來呦呦鹿鳴,這是這片梅花鹿樂土最美的旋律。
更多的精靈們現在生活如何?
為保護野生梅花鹿,我國設立了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等,為各個區域內的野生梅花鹿提供安全、自然的生活環境,幫助他們的種群發展壯大。
在20年前,東北梅花鹿一度被認為是野外滅絕,而如今,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核心區,野生東北梅花鹿的種群數量正在快速增長。
在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梅花鹿的保護力度也不斷加大,保護區內梅花鹿種群數量逐年增加,加上梅花鹿行跡范圍較廣,近幾年,當地群眾與梅花鹿“不期而遇”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這種美麗的林間精靈,擁有了更多自由生活的天地。
內容來源:美麗中國自然、遠方的家、朝聞天下等內容。
點擊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評論